沙漠蝗虫能吃吗 沙漠蝗虫的繁殖能力

更新时间: 2024-04-19 11:05:52

  导语:据悉,蝗虫是一种独居动物,当它们是成虫后,就会开始独自觅食生活。小编有许多朋友对沙漠蝗虫的相关内容感兴趣,所以想来了解一下沙漠蝗虫能吃吗?沙漠蝗虫的繁殖能力有多大?那么,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解决大家的困惑。

  沙漠蝗虫能吃吗

  

  沙漠蝗虫不能吃,“蝗虫”就是我们俗称“蚂蚱”,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总计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团队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含有剧毒。而散居型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并且群居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酸。当蝗虫大量聚集时,其天敌不喜欢吃蝗虫,原因便在于此。这时的蝗虫,不仅动物不能吃,人也无法食用。

  沙漠蝗虫是可形成大规模群体的蝗群,对农业生产、生计和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它们主要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跨越阿拉伯半岛并进入印度。这种昆虫通常无害,但虫群可以长距离迁移,给农作物造成广泛的破坏。一个规模为一平方公里的群体含有大约4000万只蝗虫,每天吃掉的粮食相当于35000人一天的口粮。

  沙漠蝗虫的繁殖能力

  沙漠蝗虫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它的整个繁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是吃植物,成年后交配产卵,然后卵自行在沙土中孵化,破土而出,继续吃植物,继续交配产卵孵化,如此循环往复。

  气温40度左右的环境下,沙漠蝗虫的繁殖力达到顶峰,1个月就能繁殖1代,每代存活期长达3个月,蝗群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增加20倍。意思就是说,如果上一代的虫卵没有处理掉的话,下一代蝗虫的数量就会在上一代的基础上翻20多倍,一次比一次猖獗。

  一般情况下,雄性沙漠蝗虫先成虫,并散发出刺激雌虫的气味,吸引雌虫前来约会,它们交配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交配后,雌虫的腹部开始随着卵的发育而肿胀。

  一只雌蝗虫一生中可以产3次卵,通常间隔约8-12天,一次能下80-120颗卵。产卵的时候,雌虫会把肚子插入松软的土中,深度达10厘米左右,产卵后土会把卵盖住,很难被发现。

  虫卵最适合孵化的土壤是先干后湿。如果土壤过于潮湿,绝大部分卵都难以孵化,会被真菌所破坏。虫卵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最初5天里,它们需要吸收相当于它们自身的重量的水分,如果它们得不到这么多的水,一般不会孵化。

  虫卵一般约在2周内孵化,幼虫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发育成虫,成虫后就可以繁殖第2代了。它们的寿命一般不长,大约为3个月左右。

  我国沙漠蝗少的原因

  专家普遍认为,周边国家沙漠蝗迁入我国几率很低,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从沙漠蝗生活习性看。沙漠蝗的生存和繁殖必须依托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但我国西南同纬度地区没有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均不适宜沙漠蝗生存。新疆、内蒙古虽有广阔的荒漠,但气温降雨等不能满足其繁殖条件。

  二是从沙漠蝗在我国发生危害记录看。1956年,中国科学院蔡邦华院士曾在研究论文中记载云南怒江下游贡山有沙漠蝗,但没有危害记录。1974年,中国科学院张学忠研究员曾在西藏聂拉木县采集到1头散居型雌性沙漠蝗成虫。随后的40多年来,我国专家一直持续调查沙漠蝗在我国的分布,既没有沙漠蝗迁入我国的记录,也没有发现在我国有危害的情况。

  三是从沙漠蝗迁飞路径看。专家分析认为,如果沙漠蝗迁入我国,可能有东西两条通道。西线通道就是从印度、巴基斯坦进入西藏南部,由于受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天然屏障阻隔,气温很低,沙漠蝗难以飞越和存活。东部通道就是沙漠蝗经印度、孟加拉国从缅甸进入云南南部,但其难以穿过雨林,且缅甸气候不适宜其发生,云南南部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不适宜其存活。即使出现强季风等极端天气,导致境外沙漠蝗少量进入我国,也难以建立有效种群,同时从目前我国的监测和防治能力来看,我们完全能及时有效控制迁入蝗虫。